新聞動態
多骨諾牌效應大家都是早有耳聞的,企業管理者最擔心會在日常的工作與管理中碰到這樣的問題,因為解決起來相對復雜,造成的影響也很巨大,那么究竟在ERP管理軟件中的多骨諾牌效應是怎樣的呢?
多骨諾牌效應舉例:采購價格錯誤導致的多骨諾牌效應。
某種原材料,現在的價格應為9元。但是,采購管理員由于輸入誤操作沒有審核這個物料的核價單,,導致系統中的該原材料的價格仍然為10元。下面,我們來看看這會產生什么樣的多骨諾牌效應?
首先,這個材料中倉庫仍然有100個庫存,其庫存金額為10元/個,總共的庫存金額為1000元。
然后,采購部門由于生產的需要,又采購了900個這種原材料。其采購價格實際應該為9元/個,但是,由于采購價格在系統中沒有更新,其采購單上顯示的采購單價仍然為10元。由于采購管理人員根據平時操作的習慣,錯誤的認為價格不會出錯,所以,沒有發現這個價格上的錯誤。這導致采購單上的金額整整比實際上多了900元。
當供應商送貨過來,倉庫入庫的時候,仍然是以10元的單價進行入庫。如此的話,這筆原材料的入庫價格仍然為9000元,這筆材料總共的庫存金額即為10000元。而按照正確的價格計算的話,則該批材料的入庫價值為8100元,總共的庫存金額為9100元。若根據移動加全平均成本計算,則這批原材料的單位庫存金額應該是9.1元/個。
然后倉庫把這批原材料發給生產部門,生產部門進行生產。生產完成后,ERP管理軟件分析材料成本的時候,就是以10元的價格來統計這個發料成本。由于當月耗費的原材料眾多,所以,成本會計在核對系統計算出來的成本信息時,也沒有發現這個錯誤。
ERP管理軟件
當跟供應商對帳的時候,采購與財務人員才發現這個錯誤。
在這個流程中,一共有五塊多骨諾牌。第一塊是采購核價員,由于沒有及時更新核價信息,從而推翻了第一塊多骨諾牌。第二塊是具體的采購員,由于采購員一般沒有干預價格的能力,其只核對采購數量與采購產品的準確性。如此,第二塊多骨諾牌沒有被擋住,被第一塊倒下的多骨諾牌撞倒了。第三塊牌、第四塊牌分別是倉庫與生產。由于這兩個部門本來就不清楚原材料的采購價格,有些安全級別高的企業,他們甚至不能夠了解價格信息。所以,也根本不能發現這個錯誤。如此,第三塊、第四塊牌也倒下去了。第五塊牌就是成本會計。由于每個月耗費的原材料很多,所以,成本會計一般也不會去核對發料成本的準確性,特別是移動加全平均成本涉及到的工作量很大,所以,在ERP管理軟件使用過程中,基本上都是以系統中計算出來結果為準。所以,第五塊牌也倒下了。最后就砸到了采購部門自己的身上。
從系統的角度來講,若能夠在采購單管理的時發現這個錯誤的話,那么進行調整還是很容易的,只需要通過采購訂單變更價格即可。但是,越到后面的話,則調整會越來越麻煩。最后到月底結帳、成本結轉過后,則就積重難返了。
這個多骨諾牌效應所產生的能量太大,已經難以回頭。根據ERP管理軟件的設計原則,月底結帳與成本結轉作業完成后,是不能再對上個月的帳務進行調整。到供應商申請付款的時候,才發現這個價格錯誤,此時多骨諾牌效應所積累的能量已經很大,在ERP管理軟件中不能對上個月的成本信息再進行調整。也就是說,上個月利用這種原材料的產品,其材料成本就比實際的高了0.9元錢。而為了最后庫存的準確性,又不得不通過成本調整單,調整現有的這種原材料的庫存金額。結果呢,又會導致后續的產品實際成本降低,一直到這批原材料用完。
可見,這副多骨諾牌帶來的效應,由于采購核價員第一關沒有把好,第一張牌倒了之后,就發生了連鎖反應,后面對牌陸續倒下,最后終于積重難返,只能夠通過成本調整單來手工的部分調整庫存金額,對已經發生的成本信息,無法再進行調整,只能接受即成的現實。(不是說一定不能更改,而是更改的時候,工作量太大,而且會產生更加大的連鎖反應。所以,對于成本結帳過的月份的帳務,一般不建議進行調整。)
其實,類似的情況很多。如工藝信息中工時設置與實際差異較大,從而影響到生產排程、制造費用的分攤等等,最終會對出貨、產品成本產生不可挽回的影響,這便是在ERP管理軟件中比較經常見到的例子,希望大家可以多注意,盡量避免錯誤的發生。